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两会·记者看“法”

让边疆孩子走进高质量的法治课堂

让边疆孩子走进高质量的法治课堂
作者:郑恒  发布时间:2025-01-25 18:54:11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西双版纳两级法院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跑的勤’、‘讲得好’及‘措施实’。”2025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玉龙连续3年了解西双版纳法院工作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玉龙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第一小学任教,每次看到法官来学校看望孩子,为孩子讲授法治课,她都非常高兴。尤其是法官指导开展的“模拟法庭”课堂,让枯燥的法律知识活起来,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法治意识。

玉龙认为,西双版纳法院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是可圈可点的。尤其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这一块,西双版纳法院成立了未成年人审判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与党委政法委、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联动配合,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结合“利剑护蕾”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突出问题,形成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合力,全力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为了做专、做精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我得知法院聚合了经验丰富、熟悉青少年工作的骨干力量,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小组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小组。各基层人民法院分别成立少年审判团队,或指派专门人员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这十分有必要。”玉龙说。

2023年,玉龙听取了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后,最为关心的问题便是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如何减小社会舆论给未成年人带来压力的问题。今年来,这些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

“受限于边疆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及对未成年违法犯罪最新趋势的认识不足,学校自行组织的‘模拟法庭’课堂,总显得‘形似神不似’,效果不是太好。”对于“模拟法庭”课堂,玉龙表达自己的担忧。

“我希望边疆少数民族孩子能够参与到高质量的‘模拟法庭’课程中”。玉龙希望西双版纳法院与当地学校建立联动机制,对教师开放典型涉未成年违法犯罪案例,做优每一堂“法治课”,在“模拟法庭”活动中,双方联动,指导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开展研学,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用以真实案件为蓝本改编的剧本,组织开展“模拟法庭”。

得知西双版纳法院开设了“圆桌法庭”和“长桌法庭”,玉龙的眼睛一下就“亮”了。

一方面,玉龙希望通过“圆桌法庭”和“长桌法庭”这样的专门法庭,对涉未成年案件进行专门办理,在司法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和对未成年人当事人进行人文关怀等方面,做得更全面、更细致;另一方面,依托“圆桌法庭”和“长桌法庭”的建设,激发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的关注,有更多的平台和契机引导未成年人走进真实庭审现场进行观摩研学。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事业,是一项爱心与执着的持久工程。玉龙敏锐的注意到,高质量的法治课堂也可以向家长、老师和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各类从业人员开放,当普法人群得到扩大时,更有利于推动司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向前一步,必然带动司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同步向前,也必然迎来法治中国建设的向前一步。

每一次调研、每一次提案、每一次“逗留”,都串联无数美好的期盼。

真诚的话语,美好的期许,回音悠远。  

 云南法制报首席记者 郑恒


 

来源: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刘晓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