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泮的勐罕镇离西双版纳州府景洪仅40多分钟,5A级景区傣族园就坐落在此,辖区城乡交织、经济活跃、重大项目多、外来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呈多发趋势。2间借来的办公室,1间简易审判庭,景洪市人民法院勐罕人民法庭是全州最小的人民法庭,2021年办理案件却已达500多件,其积极推进诉源治理,强化“庭+所+村”联动共治,构建分层递进纠纷解决机制,把矛盾解纷化解在基层,生动践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
一、源头预防:司法服务往前延。勐罕人民法庭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支持,推动形成“党政主导、法庭主推、部门主责、基层主抓、群众主体”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辖区内村民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先交由基层组织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再将矛盾逐级上交,最终实现从村民小组-村委会-镇调解委员会-人民法庭的矛盾纠纷化解流程;若涉及辖区内村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发生的矛盾纠纷或外来人员之间的矛盾纠纷,则采取各职能部门-镇调解委员会-人民法庭的矛盾纠纷化解流程。坚持“简单事情现场调,复杂事情联动调”,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勐罕法庭同时也是勐罕旅游巡回法庭,承担着旅游纠纷的化解职能,其将工作前移,借助“一部手机管云南”APP及与景洪市旅游和文化委员会多元解纷机制,及时回复游客投诉咨询,切实让旅游纠纷化解在诉前,2020年以来实现零旅游纠纷案件。
二、非诉化解:人民调解来助力。勐罕人民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畅通“诉调对接”,与勐罕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诉前调解双循环机制,即勐罕人民法庭将诉前矛盾纠纷委派给勐罕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期限为三十日,调解成功的,及时制作司法确认书;调解不成的,立即立案。对于立案后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实行内部繁简分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努力用最低成本、最短时间化解纠纷。勐罕镇在辖区9个村民委员会推选出18名人民调解员,勐罕人民法庭与勐罕镇司法所共同对辖区人民调解员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调解技能轮训,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调解员的工作指导,为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奠定坚实基础。
三、庭所对接:化繁为简快调解。勐罕人民法庭与勐罕镇司法所、景哈哈尼族乡司法所建立“庭所对接”机制,通过信息互动、交流对接,相互借力从而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成本及当事人维权成本。2021年,通过“庭所对接”成功化解纠纷384件次,切实将矛盾化解在源头。例如:2021年8月,张某向景哈哈尼族乡171户茶农收购茶叶,因无法及时支付茶叶款而引发纠纷,欠款金额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由于涉及人数众多,勐罕法庭采用村民推荐诉讼代表人的方式进行处理,经过勐罕法庭与景哈司法所不断沟通和协调,最终以“1案化171案”的方式成功调解,并且在三日内将全部款项分别支付给171户茶农,切实以便民、高效的方式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