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措施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体现,2022年5月31日至6月1日,勐海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郑成琼到打洛法庭驻庭办案。驻庭期间,共接待群众及法律咨询20余人次,送达上门裁判文书15份,成功网络调解2件买卖合同纠纷,面对面化解1件民间借贷纠纷。在化解民间借贷纠纷过程中,实现当日立案、当日调解、当日结案,减轻了群众诉累。
6月1日,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马某,颤颤巍巍的走进了打洛法庭,郑成琼见状立即上前搀扶她坐下,并端上了一杯温开水,喝了一口水后,马某便慢慢说起了自己的诉求。2017年9月15日,肖某因急需资金周转向马某借款15000元,并写下欠条,承诺于2017年12月30日前偿还借款,但肖某在偿还了2000元之后,剩下的13000元就一直拖延未还至今。马某早年离异,且年老体弱,子女也不在身边,一个人生活窘迫,因此希望法官能帮她依法追回欠款。由于马某提供的肖某身份信息不全,联系方式又是个空号,找到肖某成了难题。多方打听后,终于锁定了肖某居住的大概区域,郑成琼立即组织干警驱车前往,又经历了一番寻找后,在社区调解员的带领下终于见到了肖某。郑成琼表明来意并把诉讼材料送达给肖某后,肖某愤怒的辩解道:“我们是朋友,我最近生病住院花光了积蓄,过一段时间有钱了自然会还给她的…”。肖某觉得马某太小题大做,便同马某争吵起来。
为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恶化,郑成琼赶紧先将两人劝开,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对肖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她平静下来;再向肖某讲法、明法、析法,分析拒不还款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法律后果问题,通过数小时的“家常式调解、说理式调解、引导式调解”,肖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露出了尴尬的笑容,爽快的答应10日后付清欠款。随后郑成琼委托社区调解员监督肖某履行还款义务,并让当事人双方在制作好的笔录和诉讼文书材料上签字,案结事了。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同法庭干警交流时,郑成琼强调,要根据辖区纠纷热点、群众反映难点等问题,因地制宜、科学灵活的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找准矛盾纠纷的症结,对症下药;要充分发挥法庭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正确把握辖区群众对法律的新期盼、新要求,彰显新时代法庭的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