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我为群众办实事】不穿法袍的调解小能手——勐遮法庭书记员的多元解纷故事
作者:陈柏宁  发布时间:2021-08-03 10:07:06 打印 字号: | |


当开庭与调解冲突,法官分身乏术的时候,有这样的一群人在幕后默默奉献,为团队分担着,为群众服务着。728日、29日,勐遮法庭的书记员们在法官的指导下通过远程调解、双语调解的方式了化解矛盾纠纷5件,为当事人挽回财产损失53万余元。

 

民族语言调解 柔性化解纠纷

729日上午,原本即将开庭的两起案件,通过调解按下了终止键,提前案结事了。距离第一个庭开庭还有半个小时,法官正忙着接待来访群众,书记员岩温西了解到要开庭的当事人双方均是傣族,遂主动向法官请命,组织当事人开展庭前调解。篾聋、比仔,嘛迪尼岩温西亲切的向当事人示意,将双方邀约到调解室就坐,拿起诉状用傣语对纠纷经过的时间、地点、原因开始望闻问切,找准矛盾的争议点。被告因将钱借给了朋友未还,加之生意亏损,把原告稻谷卖了之后无力支付货款。岩温西在调解过程中结合傣族传统交易习惯与违约后果,撮合双方促成一致意见。此时距第二件案件开庭还有40分钟,岩温西又将第二件民间借贷纠纷当事人邀请到调解室,用傣语亲切的与双方进行交流、调解。半个小时后,双方握手言和、眉开眼笑的走出调解室,等待着法官进一步核对笔录后出具调解书。民族语言的亲和力阻止了当事人对簿公堂的剑拔弩张,让两件案件的当事人重归于好。

 

 

微信群里调解 及时平息矛盾

728日上午,法官外出开展巡回审判的时候,留守在的书记员叶香麦接到3起买卖合同案件的诉状,被告均是同一个人,因欠三原告大米款多年,无奈之下三原告到法庭求助。经过了解,被告玉某在昆明最近回不来,为了及时化解纠纷,让群众只跑一次,在得到法官的同意下,书记员拿起手机将双方当事人拉进微信群,逐案进行远程解纷。你好,我是勐海县人民法院的叶香麦,现在组织双方在微信里调解,你们是否同意…”,在法官电话远程指导下叶香麦开始调查情况,一步一步的引导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随着当事人最后一条微信谢谢你,一个上午的时间3起案件全部调解结束,之后法官根据调解内容制作了调解书向双方送达。实现了当场立案、当天解纷。

新时代的法庭干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充分发掘内生动力,明确岗位职责,提高相互补位的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与活力,不断提高司法能力,以热情的服务态度,让人民群众及时感受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