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6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云南法院活动第四站来到西双版纳,27名驻滇全国、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全州两级法院开展视察工作。此次视察通过实地考察、见证执行、观摩庭审等方式,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了解法院各项工作,充分展示西双版纳州两级法院基础设施建设、执行攻坚、开展民族特色审判、服务保障旅游产业发展等工作情况,对西双版纳法院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阅。
云南省高院副院长吕召、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权继能、州政协副主席江建成、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引陪同视察。
走进法院,近距离感受司法
10月15日下午3:10,代表委员走进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实地查看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中法庭、大法庭、执行指挥中心、法院文化走廊、法警体能训练场等场所建设,边看边听取西双版纳中院关于法院基础实施建设、人员编制、案件审理等工作情况介绍。随后在视频会议室听取中院院长王引关于纪律作风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观看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宣传片。
远程视频,见证执行全过程
在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视频会议室里,受邀而至的27名驻滇全国、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景洪市辖区内的8名全国、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执行指挥系统观看执行现场。同一时刻,景洪市法院执行干警兵分五路,紧锣密鼓地进行五场执行行动。这些执行活动,既有法官把抚养费送到年迈老人与六岁孤儿手中,也有强制腾房、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执行送达、做执行和解工作等,展现了执行干警的工作日常。在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用执行单兵装备记录拍下执行现场画面,实时将执行现场画面传回执行指挥系统。在视频会议室督战的法院领导同步跟进执行行动,统一进行调度和指挥。
执行活动结束后,云南高院副院长吕召现场解说了法院执行工作特点。五场执行行动,不仅让代表、委员见证了法院执行工作的全过程,看到信息化+执行的办案方式,也让他们体验到法院执行工作的效率和执行干警的辛勤努力。
双语庭审,民族特色审判化纠纷
10月16日上午10:00,代表委员来到勐海县勐遮镇曼吕村的简易篮球场上,旁听了勐海法院对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的巡回审理。因原被告都是当地傣族,汉语讲起来不太顺畅,因此合议庭用了傣汉双语审理了此案。担任此案审判长的是一名90后傣族法官,1名村委会主任和1名村委会副支书担任人民陪审员。
该案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2017年6月13日,被告张某向原告玉某甲借款50000元,由被告玉某乙提供担保,两被告承诺2个月内还清借款。借款到期后,原告多次向两被告索要借款,但两被告以各种理由拖延至今未偿还。
庭审中,法官自由切换傣汉双语进行调查和调解。案件最终以调解方式结案,被告双方约定借款本金50000元于今年底前偿还30000元,于明年3月前偿还20000元;若未按期履行第一笔款项则有权对全部款项申请强制执行。休庭期间,云南高院副院长吕召讲解了庭审流程、合议庭组成、人民陪审员制度、阳光司法等法律知识。
庭审结束后,代表委员来到勐遮法庭,实地查看勐遮法庭基础设施建设,了解勐遮法庭历史沿革、人员编制、案件受理、特色审判等工作情况。勐遮法庭有4名干警,其中3人是少数民族。截至10月10日,共受理案件265件,审结201件,其中判决70件,调解82件,撤诉40件,调撤率为60.70%。勐遮人民法庭结合辖区实际,在审判实践中积极探索,形成了“民族语言来接待,案情法理更明了;群众用语来审判,定纷止争效率高;邀请康朗来协助,保障权利促公平;民情案理相合议,司法为民洒阳光”56字民族特色审判工作方针,获得代表委员肯定。
巡回审判点,调研司法服务旅游情况
10月16日下午,代表委员来到位于“中缅第一寨”勐海县勐景来村的旅游巡回审判点,调研司法服务保障旅游业发展情况,听取了勐海县法院关于巡回审判点工作情况介绍。
勐景来旅游巡回审判点设立于2016年10月。巡回审判点成立后,勐海县人民法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求达到快立、快审、快结的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时间成本。审判点建立了电话、接访、巡回、上门等多种途径的快速立案方法,进行导诉、立案、调裁、执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同时,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工作,拓展法院诉讼服务渠道,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助力当地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景区、平安勐海保驾护航。
(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 曹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