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到勐满镇关双村委会一个叫“班托洛”的寨子送达案件,我们寻思着这该不是佛教某圣地吧?地图上都没标识有路可寻,路程大约50公里,先出发吧。
到达山下的镇上时,看到许多学生陆续在报名,我们意识到现在正值寒假结束、刚刚开学的时节,而该案是离婚案件,或许当事人也会有小孩今天要开学。在对当事人的确切地址存有疑虑、地图搜寻路线不明、当事人双方都联系不上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此次送达能够成功,看着熙熙攘攘的大人带着孩子,我们下意识翻出卷宗再次确认,果然双方有一个八岁的孩子。
最终我们通过联系村委会,联系上了该村小组组长,说来也巧,该组长正是被告的亲属。向其询问后得知,原、被告已经分居,小孩现在随被告生活,今天被告正要送孩子来镇上小学报道,目前已经出发,无法取得实时联系。
我们向组长询问了被告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特征,得知是一辆黄色摩托。好在镇上到班托洛并无岔路,在我们继续向寨子前进的路上一直留意对向驶来的车辆。每每遇到黄色摩托,都询问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五次询问时遇到了被告,被告因为赶着带孩子去报到,很快签收了材料,也答应了按时到庭参加诉讼。
法院送达一路跋涉不容易,不能浪费国家为我们提供的办案资源,不能仅仅依靠一个电话、一个地址,走一遍形式就回去交差,需要因地制宜、随机应变、能动巧思,借助各种智慧和多方力量,才能圆满完成每一次送达任务。
(勐海县人民法院 谢云龙)